药王孙思邈说:“善摄生者,无犯日月之忌,无失岁时之和。”
一个人,若无养生之意识,则必无健康之身体。
而真正的养生秘诀,不需要多复杂,也没必要花冤枉钱。
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轮换,人体气血运行也有自己的“作息表”。
适应四时变化,顺应身体节律,那么,保健效果便能事半功倍。
尤其是以下这3个最该把握的增寿时辰,不花钱就能悄悄延长身体的使用年限,很多人都白白浪费了,希望你没有!
1、常言道:“一日之计在于晨。”
卯时,就是清晨的5点到7点,应为养生之始。
大肠经当令,肠道蠕动最为活跃,是清肠排毒的黄金时段。
而且,肺与大肠相表里,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会合力形成清理模式。
不仅可帮你将体内的代谢杂质废物一网打尽,还能让一整天的气血都畅通无阻。
长期规律早上排便,也有助于肠道菌群平衡,降低肠癌、痔疮等疾病风险,
反之,要是赖床不起,排便不畅,容易导致毒素滞留,引发便秘、痤疮等问题。
肠道内还会滋生诸多浊气,上逆后可能引发头晕胸闷、食欲不振,甚至影响情绪。
所以,要调整作息,尽力养成早起排便的好习惯。
起床之后,建议喝一杯300毫升左右的温开水,润一润肠道。
又或是简单做些舒展运动,拉伸四肢,帮助激活身体各部位的机能。
最后,再去上厕所,即使无便意也可尝试四五分钟,帮助身体形成条件反射。
医家葛洪也说:“欲得长生,肠中常清;欲得不死,肠中无滓。”
如果食物残渣不能及时排出,被身体重吸收后无异于慢性中毒,继而加速衰老。
早上逐步固定排便时间,守护肠道健康,改善代谢功能,对延年益寿大有裨益。
2、午时:心经当令,小憩充电
古代最受推崇的养生理念,叫做“三寒两倒七分饱”。
所谓的“两倒”,其实就是指子午两个时辰要卧倒睡觉。
午时,就是中午的11点到13点,这段时间里,心经当令。
心主血脉藏神,倘若午饭过后小憩片刻,让心脏和大脑放松。
既可以缓解一上午的疲劳,为下午的工作生活补足精力,还能和缓情绪,预防因心火过旺导致的失眠烦躁。
科学研究还表明,坚持午休,还能大幅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,为健康充电。
不止如此,午时还是天地阴阳气机的转换之时。
即便睡不着或是无瑕休息,也应“入静”,使身体得以平衡过度。
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,30分钟以内为佳,足以养精蓄锐,也不会干扰夜间入睡。
如果进入深睡眠模式,醒来还很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的睡眠惯性,使人极为不适。
午睡时,注意别伏案趴着睡压迫手臂、眼球、胸部,导致肢体麻木、视力模糊、颈椎病。
有条件的,平躺最佳,可在办公室自备折叠床,条件有限的,建议向下倾斜椅背,同时用U型枕支撑颈部,保护颈椎。
国学大师南怀瑾也说:“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,等于睡两个钟头。”
把午休安排妥当,便可实现养心安神、修复身体和稳定情绪等多重功效,哪怕只有几分钟,也勿失良机。
3、子时:胆经当令,深睡修复
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阳气尽则卧,阴气尽则寤。”
子时,就是晚上的23点到凌晨1点,乃阴阳交汇之时,也是胆经当令之时。
“凡十一藏皆取于胆”,只有胆气生发顺遂,全身的气血才能丰沛顺畅。
因此,每天最好是23点前进入深睡眠模式。
不仅可以修复协调五脏六腑,第二天醒来也会精气神十足。
如果经常熬夜透支甚至彻夜不眠,胆经气血得不到天时养护。
那便会妨碍胆汁分泌,影响消化功能和正常代谢,还易引发偏头痛、决策力下降等问题。
此外,子时入睡可以促使褪黑素的生成,既能改善睡眠质量,更能提高免疫,天然防癌。
虽说如今大多数人都习惯晚睡,但生物钟并非不可调整。
如合理安排时间、营造安静环境、白天适度运动和睡前热水泡脚,都有助于进入梦乡。
长寿诗人陆游说:“不觅仙方觅睡方。”
一个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,坚持子时入睡,你会收获由内到外的年轻状态,胜过任何灵丹妙药。
展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